关于向中国科协推荐首届创新争先奖候选对象的公示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 科技部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评选全国创新争先奖的通知》(人社部函〔2017〕47号)的文件要求,我会开展了此项工作的选拔推荐活动,经全体常务理事民主推荐、学会评奖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学会领导集体研究,拟推荐“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评“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拟推荐张兴栋参评“全国创新争先奖章”,拟推荐赵长生、金鑫参评“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现公示如下:
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华南理工大学,拥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研发和技术转化国家科研机构,中心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机制,与38家高新技术企业与26家三甲医院组建协同创新联盟,揭示人骨组织纳米结构与自组装机理,人体骨组织再生修复重建的模拟仿生技术、外均质多级孔结构精准控制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出用于承重骨大腔隙骨缺损再生重建的系列产品,并在全国24省市、4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实现保肢治疗,减少病患残疾,取得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产品已在欧盟推广应用,并进军美国市场。中心与企业密切合作,先后研发推广血液透析与一次性灌流器、角膜接触镜、牙种植体等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的Ⅲ类国家医疗器械,有效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促进企业上市,推动行业进步,为国民健康和国有产品的市场占领做出重大贡献。
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张兴栋,男,79岁,四川大学教授,申请人在国内率先研发出20余系列200余品种的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HA)人工骨及等离子喷涂HA涂层牙种植体和人工髋关节等医用植入器械,获CFDA产品注册证四项,推广应用于1000余所医院30余万病例,疗效良好,涂层技术至今仍覆盖国内≈80%的涂层人工关节厂,使我国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从无到有且跨入国际先进水平。突破无生命的生物材料不可能诱导有生命的组织或器官形成的传统观念,发现并继之确证Ca-P生物陶瓷能诱导骨组织形成,并建立其理论雏形。首创新一代人工骨-骨诱导人工骨,获CFDA生产注册证投入批量生产,临床应用逾10万例疗效良好。提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概念,开拓了生物材料发展新方向,引领了国际生物材料的发展。当选中国工程院和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赵长生,男,47岁,四川大学教授,申请人长期从事生物材料及人工器官的研究,特别是血液净化膜材料。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重点在内的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及多个横向课题。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获准3个国家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出版专著教材2部,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引用4700余次。依托川大膜技术分别成立了常州朗生和成都欧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个国产低通、高通血液透析器已产业化,获得大规模临床应用,打破了国外垄断。与成都威力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血液透析机;与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出国际领先的直立式聚丙烯医用输液袋,产值超过200亿元,利润80亿元。
金鑫,男,30岁,申请人自2009年(大三)起从事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设计、实现了多项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案,应用于群体遗传学、常见复杂疾病及单基因病等领域的研究。目前已经在《Cell》、《Nature》、《Science》等杂志发表论文共26篇,其中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8篇。申请人参与了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领导了藏族中国人基因组研究,首次发现基因EPAS1与藏人高原适应能力相关;领导了银屑病、自闭症等复杂遗传疾病以及一系列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数据分析工作,在IL23R、GJB2 等基因上发现了与银屑病显著关联的编码区突变,发现了新的自闭症潜在致病基因GPR98和KIRREL3,鉴定了TGM6、ZNF644及TNC等与小脑共济失调、先天性高度近视、先天性耳聋相关的新致病基因,为我国基因组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示日期为2017年4月20日至2017年4月 26日。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我学会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真实的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凡匿名异议不予受理。
学会秘书处
联系电话:028-85415030
邮箱:csbm@csbm.org.cn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
2017 年4月 20 日